滁州中院在全国率先实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工商联调解平台同步对接。截至目前,商会人民调解工作室共接待咨询5.8万余人次,实质化解涉企矛盾纠纷6256件。
一是创建“商会+法院”模式,推动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更专业。由市政法委牵头成立滁州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滁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商事调解中心,市、县两级同步开展非公企业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创建“商会+法院”团队调解模式,将两级商会委派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商会调解员与法院指派的拥有丰富民商事审判经验的法官“一对一”搭配,共同参与纠纷调解全过程。商会调解工作室运作以来,案件调解成功率达76.8%。
二是融合“线上+线下”模式,推动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更便捷。涉会员企业民商事纠纷立案前,法院经当事人同意,委派商会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调解员利用行业商会的专业性、权威性,借助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力促矛盾纠纷化解。积极完善在线化解机制,推进工商联调解平台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总对总”全国首批试点对接工作。试点期间,全市法院通过“总对总”平台受理诉前调解案件3483件,约80%调解成功的案件在5天内结案。
三是设立“审核+确认”模式,推动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更务实。开展调解协议审核前置工作,对当事人线上、线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或经商事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的案件,由“结对”法官(助理)即时审核。符合法律规定的,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后提交司法确认材料。法院依据当事人申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支付令,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督促自动履行。2021年,全市法院司法确认各类纠纷6853件,调解成功的涉企商事纠纷自动履行率达80%。
四是加强“组织+人事”模式,推动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更规范。推动滁州市委办、市政府办将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滁州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制度。法院将符合条件的调解员纳入特邀调解名册,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人员结构。由财政对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财政每年向各县(市、区)商调委拨款15万元,用于调解人员基本工资、办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