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建设 > 理论研讨
当涂法院助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作者:当涂县法院 郑文辉   发布时间:2012-03-08 11:07:55 打印 字号: | |

   博望镇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工业镇,素有刃模之都的称号,该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微小企业更达到500余家,近年来年均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一个常住人口只有两万人的镇,生产销售人员就超过一万人,在博望镇几乎家家都与工厂有关,在博望镇随便在路上找到一个人都能跟你谈机床的生产与销售。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工业强镇,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却极为淡薄,品牌企业的产品经常被假冒,销售人员没有被授权却打着品牌企业代理商的旗号经营,给品牌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自2011年底到今年初,博望人民法庭已经受理了多起因销售人员无权代理、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引起的买卖合同纠纷,这类诉讼不但数量呈上升趋势,涉案标的也较大,涉诉双方的矛盾也很大难以调解,并且给品牌企业的声誉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特有的销售模式是引发根源

  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的原因,这个根源就是该镇特有的生产销售模式。该镇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与一个上万人的销售群体分不开,正是这些终年在外跑销售的人的辛勤劳动,才成就了刃模之都的美名,现代工业管理的基本经验就是先有销售再有生产,只有打开了市场生产的产品才能销售出去。所以即使在08年经融危机影响下全国制造业整体下滑陷入困境时,博望镇的工业生产规模却逆势而上,不断扩大,可以说应该归功于销售人员和灵活的销售渠道。博望镇的工业品生产销售的一种代表性模式是这样的:十几年前博望镇工厂发展起步阶段,几家技术比较过硬的厂家生产出质优价低的产品,然后组织大批销售人员分散到全国跑销售,那个时候厂家授权代理的意识不强,销售人员只是带着产品样本和空白合同与买方洽谈业务,当销售人员在一个地区打开了市场,订单越来越多自己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之后,自己就会在博望开厂生产,然后贴上原来厂商产品的品牌标签(假冒名优产品)。等到销售人员将自己组织生产的产品打入市场稳定后,就转换身份成为制造商,然后组织销售人员跑销售,如此循环,重复销售人员----制造商----销售人员---制造商的循环。

                        失信问题将成为发展的隐患

  这种生产销售模式单纯从扩大销售规模上来说,是一种扩张性和激进的模式,这也是博望地区工业生产规模十几年扩大了几十倍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销售模式也暗藏危机和隐患,就是大量的失信问题以及合同违约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对外销售的名义上都是几家品牌企业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却大多是“山寨”品牌,是假冒伪劣产品。这也是为何时至今日虽然博望工业规模翻了好几番,但是真正质量过硬的厂家还只是那仅有的几家品牌企业,其他的几乎都是生产贴牌产品的小工厂。这种贴牌销售模式,在开始的几年没有太大的影响,外地的购买方也大多知道这里面的内幕,因为他们购买的机床比原厂家的机床便宜很多,其中原因他们肯定知道。而且早年工业生产对机床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这些贴牌产品模仿的都是博望几家大型合资企业的机床,即使是山寨货也比市场上一般的同类机床质量要好,所以最初几年这种贴牌产品在占领市场上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又由于博望镇的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裙带关系普遍,企业主大多是熟人甚至是至亲,加之这些小工厂除了卖贴牌产品也会代卖原厂家生产的产品,本着乡里乡亲和互利互惠的想法,原厂家也就不会追究假冒厂商的责任。

                         高端产品呼唤知识产权保护

  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精密技术的成熟,尤其是数控机床的普遍应用,工业生产对机床的精确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小工厂生产的贴牌产品越来越落后,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与品牌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差距也越来越大(博望镇的几家出口企业几乎都已经实现与外国合资,技术也都升级到国际水平)。一些对机床质量要求比较高的买方买到贴牌产品后就发现生产的产品不能达标,于是就要求退货赔偿。此类纠纷近年来越来越多,销售人员的无权代理以及小厂家的冒牌产品对品牌企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尤其是买家经常找工商主管部门处理,案件处理经常会经过公示和进入企业信息档案,这样会造成市场上的连锁反应,购买方知道某个品牌的机床很有名但是假冒产品太多就干脆不买这种产品,这样就会极大损害品牌企业的商业利益。尤其是无权代理的情况下,买方往往连同品牌企业一起列为被告,虽然他们往往也是受害者,但是还是会受到诉累,在构成表见代理的情况下还可能会承担连带责任。不论案件处理情况怎样,品牌企业的声誉受损是无可挽回的,由此导致失去大订单的概率也大大提高。长此以往,这些品牌企业十几年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质量积累起来的品牌效益就会完全丧失,或许还会成为失信企业的代名词。

                         法院倾心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博望法庭的法官在处理合同纠纷案件时深感问题的严重性,不但处理有关案件的问题,案件处理后还会与品牌企业的负责人谈起树立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建议他们卡紧销售代理的大门,建立更为科学的销售方式,尤其避免滥发空白合同的行为;此外还要做好商标权维权工作,摒弃落户的铭牌标识法,改为注册商标和防伪标识法,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听后也都深有感触,纷纷承认是自己没有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一定会好好研究如何才能建立完善的制度。这些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将法官的建议反馈到镇政府相关部门后,也得到工商部门的积极反应,多部门表示应该为规范博望镇工业品销售行为制定相关的制度,也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立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教育。

网站声明关于我们投稿信箱联系我们